close

有一位心理學家找來兩個七歲的孩子來進行一項心理測驗。

 

湯姆是來自一個貧困家庭的孩子,家裡有六兄弟;

安迪則是來自一個家境富裕的醫生獨子。

 

心理學家別兩個孩子看一幅圖畫,

畫裡是一隻小兔子坐在餐桌旁邊哭,兔媽媽則板著臉站在一旁。

心理學家叫他們把畫中的意思說出來。

 

湯姆立即說:

「小兔子為什麼在哭,是因為牠沒吃飽,還想要東西吃,

    但家裡沒有吃的東西了,而兔媽媽也覺得很難過。」

 

「不是這樣的。」

安迪接著說:

「牠為什麼在哭,還不是因為牠已經不想再吃東西,但牠媽媽強迫牠非吃下去不可。」

 

 

 

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

看到這樣的對話,其實可以看出觀念與認知被環境與經驗深深的影響著。

如果今天有一百個人來看這幅畫,那麼也會出現一百種不同的說法。當中會許會有很類似的,但是在腦海中浮現的景象絕對不會是一樣的。因為每一個人都來自不同的環境,在這樣各種不同的生活環境出來,所受到的影響與經驗,也一定不一樣。

 

先前在火車站下車回到員林時,那時候遇到前方有一對情侶,因為往後站的路上並沒有什麼人、空蕩蕩的,這時候說話其實都很清楚。很清楚的可以聽到女方對男方說:「你又沒有我OO(忘記這兩個字是什麼了),怎麼可能會懂,等你經歷過了,再來跟我比吧。」

那時後腦袋就浮現出了:『怎麼比?』

每個人出生都不一樣,就算是雙胞胎也會差距幾分幾秒,那麼不種的生活環境,遇到不一樣的人群,受到不一樣的教育環境,那麼為什麼要去比較?

打從出生後,每個人就都是再不同的起跑點,當中的環境更是拉大了各自的距離,沒有人是互相平等的存在,那麼為什麼要去比較?

人會把自己看過經歷過的事情,化作是一種經驗,甚至變成了觀念,但是這樣的觀念卻是因為自己看到的一切。但是很可愛的,人很會把自己的認知往別人身上套,「如果我是你,我就會怎麼做」「你為什麼沒有考慮到我的感受」等等,其實都是用著自己過往的經驗與觀念,套在他人身上,但是本來就不一樣了,那麼處理的方式本來就會不一樣。

這時候不妨停下來,想想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情況,去分析事情,或許就可以理解到更多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夏樂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